×

搜索
工会园地
工会简介
工作动态
专题活动
传承好家风 融汇中国风
发布:原创 日期2019-08-13 04:06 浏览量:7689

杨春丽

 

家训是对一个人的教养约束,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一个民族的传统风尚,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已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而我的家训既来源于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来源于我父辈言传身教的民族文化。
回族作为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的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伊斯兰的文化体系对回族家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华这片开放且包容的大地上,许许多多如我一样的少数民族从小接受着以儒家道德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家训、家风,同时又融合少数民族本土的宗教文化。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就要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文品格,不断强化国法大于教规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合力。“忠孝仁慈,爱国团结”、“回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发展一条心”,这是一进我们家乡就随处可见的标语,也是千千万万民族乡、民族村门口的标语,更是我们回族同胞人生中的第一条家规家训。

在家庭教育方面,回族坚持孝顺、行善。“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在中国文化美德中占第一位,也是回族文化的基本内容,主张忠孝仁慈,特别强调孝敬母亲,“天堂在母亲脚下”,天堂的大门为那些孝敬母亲的人们敞开着。在夫妻关系中,夫妻间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最好的人是善待妻子的人”,强调丈夫要善待妻子,不得无故怀疑和猜忌妻子。妻子要恪守妇女美德,做到养育子女、维护家庭和支持丈夫的事业。在教育子女中,“求知从摇篮到坟墓”,要求不论男女从出生就要开始学习,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正如《三字经》中的“子不教,父之过”,回族家风文化中也强调“养子不教,不若不养”。

“重德修身”是回族家风文化的核心内容。“德”既包括中华民族的社会公德也包括宗教道德,伊斯兰的本质是和平、顺从,是一种生活方式,规范着每个人生活的吃穿住行,比如饮食习惯,不吃猪、马、狗等不反刍的动物肉和性情凶残、自死的动物肉,吃饭不出声,不挑食不浪费;出行时两人成排三人成行,走路靠右,主动礼让等等。另外每年一个月的斋戒,从日出前开始直到日落后,停止饮食,克制情欲和一切非礼言行。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戒时忍受饥渴以感恩报德,体验穷苦以培养恻隐之心,交纳开斋捐(捐款)以扶困济贫,通过斋月里的不懈的锻炼和熏陶,做到非礼勿视、勿闻、勿言、勿为,达到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境界。

许多少数民族并没有成文成册的家规家训,仅通过简单言传身教和生活习俗形成一种家风、民风,但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理念上保持着高度统一,是文化的一脉相承。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及佛教、基督教等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变革。而我们作为“一带一路”新时代的“传承者”,更有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少数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弘扬家庭美德,传承好家风,让好家风连成优良民风,民风融汇成我们的中国风。